9月21日,在举国迎庆伟大祖国75周年华诞、天津新港即将迎来重新开港72周年之际,集团公司举办2024年员工集体婚礼欢送仪式,17对新人齐聚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登上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开启人生幸福之旅。
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密松,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华勇在仪式上致词,并为新人送上精美定制的婚礼纪念品。集团公司各有关部室负责人、新人所在单位工会主席及新人家属参加集体婚礼欢送仪式活动。
“我叫祝岩晟,站在我旁边的是我的妻子,也是我的‘革命战友’马晨楠,我们都来自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两位津港青年作为新人代表发言,表达了携手建好美满小家庭的承诺与期待,并肩建强津港大家庭的信心与担当。参加集体婚礼的17对新人中有的是管理岗位的骨干力量,有的是生产一线的优秀代表,有的是科工系统的技术专才,有的是医者仁心的白衣天使,还有的是战风斗浪的引航员和船员。在这里,他们满怀憧憬,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在这里,他们拼搏奋斗,为天津港注入青春正能量……
“祖国见证了我们的幸福。”国庆前举办婚礼,新人们觉得意义非凡。本次集体婚礼仪式是人生新的起点,也意味着肩上新的责任。新人们将怀揣着对港口的期待,一同启航同舟共济、相濡以沫的幸福婚姻之旅,把青春的志向和爱情的美好,转化为干事创业、成家立业的动力,在各自赛道上跑出人生加速度,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矢志攀登的活力,勇担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的时代使命,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爱岗敬业奉献,增长能力本领,在天津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港口的新征程上挥洒青春汗水,用志在万里,勇攀高峰的壮志与实绩,交出津港人的青春答卷。
据悉,员工集体婚礼是集团公司工会服务职工的品牌工作,作为职工幸福婚恋计划的重要内容,集体婚礼已经举办八次,到目前共有161对青年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开启新婚旅程。集体婚礼以隆重热烈而又简朴温馨的形式,倡导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新式婚礼消费观,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是集团公司工会关心关爱职工,打造有态度、有温度、有力度工会,当好职工之家“娘家人”,做实服务“暖心事”的具体举措。
9月15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由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主办,以“开放创新服务 共绘丰采未来”为主题的丰台对外开放发展推介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上,天津港集团与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河北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津冀港口高质量发展。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理事长姜增伟、北京海关关长张格萍,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朴学东,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摩尔多瓦驻华大使杜米特鲁·贝拉基什等领导嘉宾和知名企业参会。丰台区委副书记、区长初军威,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河北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子玉代表各方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签字。
根据协议,三方将按照优势互补、协同联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港口物流服务为基础,拓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可能性,推动京津冀深化合作。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携手共建世界级港口群,为丰台区企业打造最便捷出海口;三方积极推动北京市绿色能源新型贸易企业联盟与津冀港口共同发布的推动贸易便利化合作共建倡议走深走实;深化文旅交流,共享港口转型发展成果;加强科技交流,助力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
推介会上,天津港集团、河北港口集团与由旭阳集团有限公司、建龙集团、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晶澳太阳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为成员单位的绿色能源新型贸易企业联盟现场发出推动贸易便利化合作共建倡议,鼓励联盟单位加强与津冀两港集团的贸易业务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深化产业发展协同;津冀两港为联盟成员企业在船舶作业、货物存储、集疏港运输、内外贸海运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优惠的物流服务;三方基于实际需求,共同在港口功能优化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同时,共同探索国际贸易制度型开放新模式,携手与海关、边检等口岸管理部门提升进出口便利化水平,形成创新实践经验。
活动期间,褚斌、曹子玉就津冀两港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全面深化津冀港口合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双方将持续深化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务实合作,合力构建功能完善、错位发展、高效协同的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9月13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重要洽谈推介活动——“北京日”暨京津冀协同招商推介大会成功举办,会上,天津港集团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加速高端资源、高端要素在京津冀集聚,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助力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天津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焦广军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孔磊代表双方进行签约。
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惠共赢,围绕设立天津港港口服务窗口、打造便捷物流通道、提供绿色服务、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推动关区港联动等方面内容,深化务实合作,主动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天津港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与北京经开区实现更紧密的区港联动,加强与北京经开区企业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天津港物流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更好服务北京企业,增强港口与产业链的整体协同效应,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助力打造成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
下一步,天津港集团将以此签约为契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持续深化合作,区港联动,充分发挥天津港的优势和作用,打造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的便捷出海口,紧密围绕北京企业需求,延伸前置港口物流服务功能,构建京津物流绿色发展通道,更好推动京津冀与全球资源链接融合,提升京津冀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津港力量”。
9月13日,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天津港集团携天津港文化旅游区最新建设成果,在天津馆国资展区精彩亮相,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向广大市民和社会公众展示天津港文化旅游区建设发展的新气象、新风貌,展现天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澎湃活力,为天津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津港之为”。
本届博览会以“体验新文旅 乐享新生活”为主题,聚焦文化和旅游产业新需求、新市场、新业态,共设置9个展馆,展览面积首次突破15万平方米,室内展馆包括展现全国文旅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和最新场景的主题馆,展示文旅产业产品的户外装备馆、智慧旅游馆和天津好物馆,展示旅游目的地文旅资源的省市馆、天津馆以及展示动漫和国风文化的潮玩文化馆,为国内外文旅企业搭建对接交流平台,为人民群众营造体验式融合消费场景,文旅部直属单位、业内头部企业和国家级行业协会等270个团组和超2000家企业来津参展参会。
天津港集团展区位于天津馆GZ-10展位,展区面积202平方米,展位以“天津港文化旅游区”为核心展开,深挖港区特色文旅资源,结合现代港口沿海风光、人文情怀、红色党建三大主要旅游线路,通过图文、展柜等多种形式,展现景区、邮轮、红酒、美食四大特色板块。为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丰富游览体验,让公众们更深入、全面了解天津港文化旅游、文创产品、特色美食,天津港以美酒作媒,美食为引,举行红酒品鉴和美食品尝等互动环节,搭建融入式消费场景,现场共展销津港产品87项,品类包括津港品牌水饺、月饼、面食酱货、高端红酒和各式文创产品,推出红酒品鉴套餐和“红酒赠文创”组合套餐,共21项文创产品可供自由搭配,进一步丰富互动内容和产品联动,期待各界朋友、集团员工及家属来此打卡。
今年以来,乘文旅产业发展之东风,天津港集团高质量打造天津港特色文旅品牌,持续推动国家4A级景区天津港文化旅游区持续焕新,做优、做实、做精天津港工业游,打造多样化文旅供给,丰富区域文旅体验。自运营以来,天津港工业游已接待了研学游、企业培训、公益活动、社区参观、支部共建等群体,累计接待人次近3万人。深化政企协作,文旅创新协同发展,7月,天津港集团与东疆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签署《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文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紧密围绕东疆区域文旅产业资源谋篇布局,携手打造“东疆海洋岛、魅力五彩城”,推动培育“邮轮+文旅”“音乐+文旅”“体育+文旅”等新兴文旅业态。全面落实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丰富邮轮航线产品,推动天津至大连客滚航线复航,津辽两地文旅深度融合;举办“抵羊·2024天津时装周”“2024亚洲沙滩排球巡回赛”等活动,全面激发海洋文旅发展活力。截至目前,天津港东疆湾沙滩景区今年累计接待游客约56万人次。
天津港集团将以本次旅博会为契机,充分挖掘天津港“千年古港、百年大港、世界强港、现代化港口”的深厚文化底蕴,持续深耕港内文旅资源,以数字赋能文旅品质提升,推动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科技共兴,持续打造工业文旅新业态,引领新时代海洋文旅新潮流,不断擦亮天津文旅新名片,为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刚刚过去的8月份,天津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降雨期间,天津港集团一方面根据气象预报及时采取停工措施,一方面根据气象提示在降雨间歇期动态恢复作业,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助力港口有效应对10余次降雨、大风等强降雨天气过程,全力争取生产作业时间。这是2021年 “天津港智慧气象平台”在天津港集团及下属数十家公司投入使用以来,港口按照实际的天气情况预警信息调整作业进度、作业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天气对生产的影响的生动案例。
天气因素对港口的生产组织至关重要。天津港包括六个港区,气象监测站点位主要集中在南疆、北疆和东疆港区,大沽口、高沙岭和南港港区作业点没有相应的预报点位。为此,气象部门新增设21个精细化代表观测点位,不断针对港航预报服务薄弱环节开展科技攻关,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并通过引入“百米级、分钟级”预报产品,将天津港口区域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00米。目前,一共有85套卫星气象站服务天津港作业。卫星气象站的密度增加,对于基础数据的获得更加完善,有助于提升预报的成效。
港口内船舶、货物、人员和设施设备均受气象要素影响,尤其受突发极端天气影响较大。天津港智慧气象平台可提供逐10分钟滚动更新的基于各码头位置的天气实况、预报,以及作业风险等级预报信息和实时更新的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实现为各公司提供集气象风险监测、预警、防御为一体的精细服务,从而帮助港口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全方位保障港口运营和调度。
在天津港智慧气象平台上,能看到风量、雨量、潮汐、雪量等实时信息。天津港第二集装箱公司操作部经理助理管考举说:“我们的生产计划人员每天会接收未来一天、三天和一周的气象情况,每天要核实当日气象情况。码头的每一个生产组织的工作人员都会熟知熟记这些操作流程。智慧气象平台针对一些突发天气情况会提前3个小时乃至6个小时及时发出预警,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做一下生产上的布置,然后对于岸桥接卸装船的位置会规避一下,影响小的地方可以能继续作业。”
据了解,天津港智慧气象平台自建设以来,实现了港航数据融合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提供多维度、多尺度、多要素、全方位的专业气象服务,既保障作业安全又提高港口产能和运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天津港年平均应对天气过程137次。智慧平台的应用,每年为港口争取到超过150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将恶劣天气对港口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全力保持港口安全稳定高效运转。